熱線:021-56056830,66110819
手機(jī):13564362870
熱線:021-56056830,66110819
手機(jī):13564362870
1材料與方法
1.1實驗儀器與材料
實驗儀器:微電極渦動系統(tǒng)(Unisense,丹麥)、便攜式水質(zhì)參數(shù)儀(HQ40D,HACH公司,美國)、分析天平、掃描電鏡分析儀(JSM-6460LV)、Milli-Q超純水機(jī)、空氣泵、彼得森采泥器等。
實驗材料:白云母、絹云母、硅藻土購置于廣州拓億貿(mào)易有限公司,沸石購置于寧波嘉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,甲醇(>99.9%),亞硫酸鈉(Na2SO3),有機(jī)玻璃盒(8 cm×8 cm×30 cm)等。
1.2礦物材料的表征
本實驗選用掃描電鏡(SEM)對礦物表面形貌進(jìn)行表征,工作電壓為25 kV,在背散射模式下,以10 mm的工作距離對礦物材料表面進(jìn)行成像。
1.3納米氣泡改性礦物顆粒的制備
納米氣泡的制備方法有溶液替換法(如醇~水替換法)、直接滴加法、電解法、溫差法、基底加熱法、光催化法以及電子束、局域加熱法等。本實驗選用醇~水替換法制備納米氣泡,具體操作為:在室溫20℃條件下,向甲醇(純度>99.9%,國藥集團(tuán)化學(xué)試劑有限公司)中通入空氣(300 ml/min,30 min)獲得飽和甲醇溶液;取上述溶液置于燒杯中,加入一定量礦物顆粒浸潤;利用Milli-Q超純水替換甲醇(醇/水比為1:9),由于過飽和顆粒表面將生成一定濃度的納米氣泡。
1.4改性礦物顆粒的增氧效果試驗
渦動系統(tǒng)(Unisense A/S)的不同組件安裝在定制的不銹鋼三腳架上,該框架專門設(shè)計用于盡可能避免傳感器周圍的水動力擾動,但能夠承受自然水動力在海灣。電流速度由聲多普勒測速儀(帶有固定探頭的ADV,Nortek矢量)在位于三個傳感器底座下方157 mm的圓柱形測量體積(14 mm高和14 mm直徑)中測量。氧氣濃度通過Unisense的Clark型微電極(尖端直徑小于25um)測量。使用的微電極傳感器90%的響應(yīng)時間低于0.3秒,攪拌靈敏度接近2%。Unisense渦動系統(tǒng)控制器單元記錄原位渦流放大器和Nortek矢量生成的信號。EC控制器單元允許部署編程、存儲(8 GB數(shù)據(jù)容量)、電源(內(nèi)部鋰離子電池,25°C下可自主運行約34小時)和其他單元接口連接。水流速度和濃度測量在基材表面上方40 cm處以連續(xù)模式、64 Hz進(jìn)行。
在貴州典型深水湖泊紅楓湖羊昌河湖區(qū)(26°27′06″N,106°23′13″E)用彼得森采泥器抓取表層沉積物,裝入塑料桶混合均勻后靜置培養(yǎng)3天。事先將微電極氧膜裁剪成1 cm×5 cm的長條狀貼于有機(jī)玻璃盒內(nèi)側(cè),用于觀測沉積物—水界面溶解氧(DO)濃度變化(圖1)。向有機(jī)玻璃盒填入沉積物(高度約5 cm),虹吸法加入無氧水(CNa2SO3=0.002 mol/L),模擬缺氧狀態(tài)的沉積物—水界面。再將經(jīng)醇~水替換的不同礦物顆粒分別投放到沉積物表面,設(shè)置兩組空白實驗。氧微電極測量前,用空氣泵向上覆水充氣,同時用水質(zhì)參數(shù)儀測量水中DO濃度變化,獲取0、4.40和8.80 mg/L時的微電極氧熒光變化圖,進(jìn)而獲得DO校正曲線。在模擬實驗中,將納米氣泡改性礦物顆粒投入至沉積物表面,聯(lián)合應(yīng)用水質(zhì)參數(shù)儀和PO設(shè)備對沉積物—水界面處DO含量變化進(jìn)行連續(xù)觀測。實驗過程中模擬裝置始終處于黑暗條件下,實驗溫度控制在16±1℃,PO每隔12 h監(jiān)測一次,實驗周期為7天。
圖1微電極與模擬實驗裝置
2結(jié)果與討論
2.1礦物材料的表面形態(tài)表征
在以礦物為基底制備納米氣泡的時候,除了制備方法、溫度以及氣源等影響氣泡生成量外,礦物表面形貌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。納米氣泡能較穩(wěn)定的附著在平整的表面,而粗糙的表面因為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,易于生成納米氣泡。本研究通過掃描電鏡分析儀(SEM)獲得了所篩選的幾種天然礦物材料的表面形貌圖像。如圖2所示,白云母呈清晰的片狀,切面為層狀結(jié)構(gòu),沸石呈塊狀,表面凹凸不平,硅藻土呈不規(guī)則的絮狀,絹云母部分呈片狀。通常情況下,平整的表面有利于納米氣泡的生成和穩(wěn)定。
圖2礦物顆粒SEM圖:(A)白云母;(B)沸石;(C)硅藻土;(D)絹云母